御成路古道(3,412)
|
地址:
|
簡介:御成路古道,又稱栗子園古道,原本是蜿蜒難行之羊腸小徑,1923(大正12)年4月,大溪鄉紳周明達等人藉當時東宮太子裕仁訪臺,以紀念皇太子行幸之名,行地方建設之實,籌募經費達1,800圓,將羊腸小徑改修為石板路,新建成道路也因此而命名為「御成路」。在興築石板路時,並於古道起點(距中正理工學院後門步行約100公尺)修建四角亭一座供行旅休憩使用,名為「翼然亭」。 御成路迄今維護良好,雖然不復當年肩負龍潭、大溪間的交通運輸重任,但依然是民眾健行運動的熱門林蔭步道。
其石板步道古色古香,在濃綠林蔭之間拾級上下尤見幽靜之美。古道除了翼然亭,還有御成路紀念碑及桃園大圳導水隧道、供養塔等具有典故的老建築。
御成路紀念碑位於大溪古道頂端入口處的翼然亭旁,碑石上有大溪名士趙玉牒所撰的碑文以及當年大溪、龍潭地方人士的捐款名錄。桃園大圳是日治時期北台灣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,由當時著名的營造廠商澤井組承造,自1916年11月籌備興工,直至1928(昭和3年)年各支幹線全部竣工,歷時13年,總工程費達426萬日圓,其導水路總長度達1,110公里。在導水主幹線工程中,因公殉職及病歿的職工多達55人,為感念殉職人員,澤井組於主幹線工事完竣(1922年4月)後的同年11月擇定御成路3號導水隧道出口處建立供養塔奉祀。主碑為整塊花崗石,正面以蒼勁的草體陰刻「供養塔」題字,背面以銘文記載桃園大圳開鑿梗概及殉職人員名單。供養塔目前歸屬水利會,在其維護下,保存持極為完好。
|
|
網頁
圖片
視訊
Blog
新聞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