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(2,167)
|
地址∶
|
简介∶清咸丰十年〔1860〕英法联军後,签订天津条约,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。至第三年又增开台湾打狗港。英国商人陆续在通商口岸设 立洋行,输出米茶及糖,输入鸦片。於同治五年〔一八六六〕在打狗港口哨船头小丘上设立领事馆,处理关税及商务。据文献研究,先前两年 英商天利洋行即已在该地建造一栋洋楼,英国首任驻打狗领事郇和〔Robert Swinhoe〕很可能即承租这座洋楼作为领事馆。在台湾现存的西 洋式近代建筑中,打狗的英国领事馆年代最古典,约在1865年至1866年之间,可列为台湾第一号洋楼,在建筑史上有其研究之价值。 另外,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之见证,也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。
领事馆至日据时期时,转卖给日本,并作为港口要塞地区官舍。太平洋战争时为防轰炸,入口外墙被涂刷水泥,但後面局部被炸损。台湾 光复後又 遭风灾,处处断垣残壁。至民国七十五年始经考证研究修复,现在内部辟为高雄史迹文物馆。
这座英国式的建筑,使用尺寸皆为英码及英尺。四周的外墙有连续的半圆拱,转角处的 较小而墙柱较大,是力学上的强固作用。建筑物 设壁炉,并有地下室,它的砖块运自厦门,工匠亦聘自大陆,但设计者为英国人。整体外观为连续的半圆 ,使得造型非常富有节奏感。
领事馆南向主入口,由於二次大战被涂上水泥,颜色呈灰色。转角处的圆 较小,柱子用双柱,都是加强构造的设计。
领事馆的红砖从厦门运来,回廊的圆 在夕阳下被映照得更显古意盎然。竹节状的落水管是清末洋楼的特色,转角的砖柱为双柱并立,构 造更为稳固。
领事馆内部的史迹文物陈列室,陈列有关打狗开拓及近代史之文献、照片及模型。
|
|
网页
图片
视讯
Blog
新闻
|
|
|